7月1日,北京新发地市场蔬菜综合交易大楼正式复工。作为首都“菜篮子”转型升级的核心项目,该工程预计年底亮相,明年投入使用,届时可实现蔬菜交易“上楼”。
从新发地神农门进入市场,很多商户、采购商都对这栋地上3层、地下2层的混凝土型大型建筑并不陌生,与这座建筑相邻的蔬菜交易区目前依旧是“摊大饼”模式的露天经营,商家们都希望能早一天搬到楼内交易。
“我们在设计之初就考虑到要让大挂车开进楼内。随着项目正式复工,这个愿望已经不远了。”据新发地市场董事长张玉玺介绍,蔬菜综合交易大楼规划建筑面积17.4万平方米。首层为主交易区,层高为8.8米,可以停放17米至23米的大型货车,将传统的平面交易区转变为立体交易区,可以同时容纳900辆车,不仅节约了用地,也将为新发地市场管理提供很大便利。
据介绍,复工后的蔬菜综合交易大楼将成为新发地转型升级的引擎,构建五大核心功能体系,具体功能包括引入智慧结算与金融服务,提升交易透明度,做好数据采集;建设中央厨房、预制菜加工区,延长农产品附加值,为快节奏生活提供解决方案;打造线上线下融合展销平台,打造电商产业园,拓宽线上渠道,带动特色优质农产品销售;强化集采集配枢纽,形成集约化大供应链,降低流通成本,提高交付效率;完善全程冷链,保障农产品品质,托稳首都“菜篮子”。
北青报记者了解到,目前已经初具雏形的蔬菜综合交易楼楼体是B座,预计年底亮相,将于2026年投入使用。后续还将启动181亩的果品交易大棚、蔬菜综合交易楼A座、C座以及12万吨立体冷库的建设,打造保障首都供应、服务百姓民生、促进区域发展的新地标,助力新发地市场加速向世界一流农产品交易中心迈进。
文/北京青年报记者 李佳
(北京青年报客户端)
配资平台咨询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