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一次,陈行甲去汇报工作,上级对他说:“你给老子滚!你只是个县委书记,老子是州委书记,你约老子十次,老子见你一次就是给你脸!”1年后,陈行甲匆匆裸辞,放弃大好仕途,只留下一句:“老板们的保护伞不只是在县里,更在州里!”2011年,清华硕士毕业的陈行甲放弃入央企、拿高薪、享安稳的机会,主动请缨,前往湖北巴东这个国家级贫困县担任县委书记。当地的贫穷令陈行甲震惊,50万人有17万贫困,而深层原因却是腐败遍地,扶贫资金大量流失,不法商人和官员早已联手形成利益集团,把老百姓的钱当成了自己的提款机。

陈行甲当众解剖了一个腐败工程:“300万的项目还没开工,就上下送出120万。”这段话后来成了热播剧《人民的名义》中,“老黄牛”区委书记易学习的经典台词。陈行甲初到巴东之时,本着“凡是这个村最穷的几户必须看,凡是村里有学校的必须看”的原则,走遍了巴东县491个村。在彻底摸清了县情之后,陈行甲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:号召全县干部结穷亲。陈行甲带头与一名艾滋病孤儿小航结为了亲戚,陈行甲去看望他时,他已经病症发作,满头满脸都是疱疹。他为小航联系医院,想让小航去上学,但没有一处学校愿意接收,手中的权力居然在这一刻完全失灵。几经辗转,最后是云南的一所公益学校愿意接收小航。

陈行甲这样的人,注定以良心作出选择,而这种选择,在腐败横行的地方,无异于进入一个凶险之地。初出茅庐,陈行甲无所畏惧,还充满豪情。他铁腕出击,清查资金漏洞,严办腐败官员!陈行甲的上上下下,左左右右,到处都是铜墙铁壁,上级不待见,周围人污蔑陷害,但是面对贪腐集团的疯狂反扑,他扛住了整整五年,在铜墙铁壁的围堵中战斗了整整五年。有一段时间陈行甲想找州委书记汇报工作,但州委书记一直不见他,后来终于见到了。两人面对面坐着,州委书记对他说:陈行甲,你只是个县委书记,老子是州委书记,你约老子十次,老子见你一次就是给你脸!

在反腐进行到了攻坚时刻,陈行甲一家人每天都会受到死亡威胁,还有来自体制内的压力,有州领导传话说“做人留一线,凡事可以商量”。这种高高在上的态度让陈行甲深感无奈。陈行甲还披露了这么一件事情,是他备受州领导当众羞辱的事。有一次,他向上级回报乡村信息化建设,其中无线网接入点名称首拼音为“GCD”。州领导带着讽刺作出了指示,“等你到了中央再用这么大的名字吧!现在你还用不起!”话音一落,在场诸位顿时明白老陈被针对了。

但更多的是匿名威胁:“你的家在哪里,我们都知道,别逼我们!”“如果你想搞死我们,我们也会搞死你,搞不死你,也要搞臭/span>为此组织上十分担心他的安危,特地在他的车上装了防爆装置,并嘱咐司机每天检查一遍车。为了改变巴东县,陈行甲拼了!他嫉恶如仇,大力反腐,亲自签字双规或抓捕了80多名官员和不法商人,其中包括5名县领导和2名州领导!他深知县委书记一职拥有权力和资源,也明白做一名为民服务的好官员能够造福一方,但他已无法在这腹背受敌、暗箭伤人的官场上继续坚守。最终,他只能无奈地选择离开。

而,离开并不意味着对民生疾苦的漠视。恰恰相反,陈行甲从未放弃“为民服务”的初心,转身投身公益事业,以另一种方式继续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!他在45岁的年龄,弃仕途而转公益,用实际行动打脸那些揣测他、举报他、污蔑他的人!辞职后的陈行甲在深圳创立了一个慈善基金会,为公益事业东奔西走。他曾经见过一个7岁的白血病孩子,看到自己爸爸出去借钱没借到,回来难过得撞墙,孩子想哭,可是怕爸爸妈妈难过又不敢哭……他还曾见过一户农民家里孙子得了白血病,爷爷为省钱自杀了,最后孙子也没留住。所以他的目标,不只是简单地为患者筹措资金,而是希望通过搭建有效可信的平台,让公益变得更透明,更容易参与,“让因病致贫从现代中国消失”。

做慈善需要大量的钱。陈行甲自然没有那么多,最后他想到写书,来为儿童基金筹款。《在峡江的转弯/span>在新书中,陈行甲首次披露了自己在巴东的五年经历。许多人看了其中许多不为人知的真实内幕时,不禁为当时的陈行甲捏一把汗。书中最精彩的莫过于他任县委书记期间的种种经历,特别是书中和腐败分子斗智斗勇的各种反腐细节和故事,读起来惊心动魄,荡气回肠,极其过瘾。

或许就像陈行甲自己说的那样:你们看过的小说、电影、电视剧,都没有我的人生经历精彩!在这本他自己的人生笔记中,陈行甲书写了各种和贪官斗智斗勇的事迹,更是披露了当时毅然离去背后的原因。陈行甲在发行这本书的时候就承诺该书所售款项全部用于公益事业,用来帮助贫困地区的重病儿童,让我们一起向陈行甲致敬!(免责声明:本文不代表台海网观点。)只要48元,点击下方【商品卡】即可获取图书↓↓↓

【海峡好书】L 在峡江的转弯处:陈行甲人生笔记 腐故事随笔¥48精选
配资平台咨询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