各位书迷朋友们,今天我要给你们强烈推荐一部我最近彻夜难眠、狂刷106章的都市小说!敢说这本书会让你从第一页开始就欲罢不能。主角意外卷入错综复杂的都市风云,看似老套但剧情发展却出人意料,每个转折都让人拍案叫绝。作者笔下的人物一个比一个带感,让你像看电影一样过瘾。友情提示:不看到最后,你真的会后悔哦!赶紧来看,然后来和我一起讨论吧,不聊几句怎么能算读完呢?
《我真是个演员啊》 作者:无敌辣条
第1章出门忘吃药了吧
1996年,立春日,京州电影制片厂。
几个保安正在换拱门上的横幅,春节很快就要到了,趁今日阳光明媚,赶紧把领导交给的活儿给办妥。
“春字有点歪啊。”
“哪歪了?”
“日日日,日歪了,往右边一点,多了多了,好好,可以可以,停。”
“那摊贩怎么又来了,吵死个人,天天放粤语歌,一个字儿都听不懂。”
“待会儿城管会收拾丫的。”
对面马路边,卖盗版磁带的小摊贩蓄着长发,戴着墨镜晒太阳。
西湖牌录音机声音特别大,还带旋转式彩灯,红红绿绿的,颇为喜庆。
“今天我,寒夜里看雪飘过,怀着冷却了的心窝飘远方,风雨里追赶……”
如此吵闹的歌声,却并没有影响旁边少年的专注。
他拿着厚厚一沓A4纸,正在涂改着剧本,偶尔拿起冷馒头啃几下。
“我说你小子,天天跑过来蹭音乐,也不买盘磁带。”小贩说。
马可抬头笑道:“我买了磁带,您送录音机吗?”
“大白天儿的没睡醒啊,能不能尊重点艺术,你守在这里干嘛?”
“您不是说江文儿最近经常来吗?”
“人家可是明星,会搭理你?”
马可叹了口气,喃喃道:“他今儿还不出现的话,我明天得去考试了。”
明天是京州戏剧学院校考日,留给他的时间不多了。
难道手中的剧本卖不出去了吗?
他还想着卖笔钱回家过年呢,否则偷了妈妈所有积蓄,跑到京州来,回去会被打死的。
在这里等了三四天,都没逮着一个像样的人物。
两个月前,马可重生了,从高三课堂上醒来,赶上最后一波艺考报名,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报考京戏表演系。
前世工作碰到挫折的时候,曾经无数次想过重生这件事,所以做决定的时候没太多纠结。
他是一个靠群演起步的演员,所有收入都用来学习各种技能,辛苦熬了十几年,成为小有名气的配角,但壮志难酬,也得不到主流影视圈的认可,很是苦恼。
一次拍高空打戏的时候,被主角踹中脸,安全措施没做好,摔了个倒栽葱。
坠落的那个瞬间,40年的人生记忆,在他脑海里快速倒带,到17岁那年,只听见“咔嚓”一声。
GAME OVER!
至于当初为什么要跑去当演员,原因也很戏剧化。
他决定去横店当群演那年才23岁,当时做生意被骗了一笔货款,欠了十多万,找不到出路,而六年未见的邻家小妹,改名换姓,饰演了一部武侠剧,成为火遍全国的当红小花旦。
此后17年,她是粉丝心中的天仙,马可则永远只是边缘角色。
这行,并没有他想象的那么容易混。
作为一个重生者,马可也想过一些不靠谱的。
97亚洲金融危机快要来了,跟索罗斯掰掰手腕,成为金融大鳄?
找几个互联网大佬投资,躺着成马爷爷?
哎,他不懂金融,没资本,也没兴趣。
人这辈子,能有几次重生机会,当然要做自己热爱的事,金钱会随之而来的。
至于为什么要考京戏,理由也很简单。
一是为了圆梦,上辈子他没有考上大学,天天逃课,跑正汉街学人家倒服装,后来一直很遗憾,也很自卑。
二是为了结交人脉,影视圈从来都是科班生把持的,群演几乎没有机会,对于男演员来说,更是如此。
把眼光放到二十年后,对于影视圈来说,96年是个神奇的年份。
京戏和京影这届学生日后会成为行业的半边天,只是有点阴盛阳衰,女演员比较厉害,男的就差点意思。
小贩点上一支烟,叭叭抽着,语重心长地说:“年轻人,好好读书才是正经事,别天天追星,我见过的明星多着呢,有什么用,还不是在路边卖磁带,人家明星可不会赏你一毛钱。”
“大哥,我们不一样。”
小贩:……
被马可怼了之后,小贩便不想再跟他聊天。
当了这么多年倒爷,疯狂迷恋各种台港明星,白白耽误了青春,心中痛楚无处诉说。
马可碰了碰小贩的腿,说道:“大哥,您看那辆尼桑车,熟悉吗?”
这年头普桑捷达就算是好车了,尼桑公爵可是豪车阵营的,一般人开不起。
小贩回头瞟了一眼,说道:“这鬼子车就是江文的,刚买不久。”
马可快速收拾着散落在地的剧本,抱着冲向对面的京影制片厂,差点跟尼桑公爵直接撞上。
车速本身就快,急刹的同时,慌忙打方向盘,在保安岗亭前刹稳,里面传来暴怒的京骂。
“你丫有病啊,出门忘吃药了吧。”
马可定睛一看,里面开车的家伙带着圆墨镜,留着寸头,可不就是正当红的江文导演吗。
坐在副驾驶的,是女演员许青,双手紧抓着门把,脸色苍白,微张着嘴,小酒窝都被吓出来了,朝马可翻白眼呢。
“还是个孩子呢,别动手。”许青提醒道。
“有这么大的孩子吗?”
江文猛地关上车门,仔细看了看右边大灯,离岗亭只有十公分的距离。
保安吓得快要尿裤子了,正要上来干马可,江文大手一挥,喝道:“让我来。”
他穿着军绿大衣,造型有点酷,像个军阀,似乎随时会掏出一把枪崩了马可。
江文取下眼镜,戳了戳马可的胸口,没好气地问:“你干嘛往我车上撞,碰……碰瓷儿赚过节费是吗?”
“不是。”马可连忙回道。
“是不是?”江文指着他追问道,眼睛瞪得老大,咋咋呼呼。
“绝对不是。”
“那你跟我说,干嘛往我车上撞。”
“师兄,你怎么一点明星样子都没有啊,这么凶干嘛?我是找您有事儿的。”
“谁是你师兄,套近乎是不?”
江文语气虽横,态度明显有所缓和。
“您是京戏毕业的吧。”马可问道。
江文顿时警惕起来,这家伙似乎已经超出碰瓷儿的范畴,开始向诈骗迈进了,普通人不知道他是哪毕业的,这年头可没有百科可查。
“那又怎么样,全国群众还都是我乡亲父老呢,都可以来怼我车是不是?”
“谁敢撞您的车啊,这车得好几十万吧。”
马可抠掉引擎盖上米粒大的干鸟屎,哈了口气,用衣袖擦了又擦。
先得平息人家的怒气,才能说正经事嘛。
果然,江文很惊讶,倍感舒适。
马可的穿着就是一穷人家孩子,能认识这辆车着实不容易。
“你小子倒是有点眼光。”
“我还知道奔驰宝马奥迪呢,您这车不比奔驰差,高端大气上档次,低调奢华有内涵,奔放洋气有深度,简约时尚国际范。准确来说,应该叫公爵王才对吧,杠杠的贵族车啊。”
虽然江文没太明白这七言顺口溜的意思,但顶不住话好听啊。
第2章明明是个好人
想起买这车,江文就来气,一帮不识货的家伙,非要说他这车没档次,都推崇德系车,终于有人懂自己的品位了。
这年头五六十万能在京城买一套小四合院呢。
“别拍马屁,你还忽悠不了我,今儿你要是说不出个所以然,我就送你去派出所。”江文稳重地说。
马可将自己写好的剧本递过去,说道:“我写了一个剧本,您能瞧瞧吗?”
“你会写剧本?”
江文顿时放下了戒备心,有文化的骗子毕竟不多,九年义务教育都要收学费呢。
“会一点点,电影文学爱好者。”
江文接过去,看到封面上写着两个字《秦颂》,扉页是联系方式,一个是京州的澡堂子,还有就是江城第三中学。
“住澡堂啊,寒假不回家吗?”江文问。
“我明儿参加校考。”
江文抬头瞪着他。
“敢情你丫耍我呢,都没考上,师兄就叫上了?媳妇没过门,肚子先大了是吗?”
他打量着马可,这小子一股机灵劲儿,还配合自己用京腔说话,就跟说相声似的,一点不落后,也不像京州人啊。
不同的是,第二页是一张手工画的《影视推荐表》,介绍了故事梗概,人物,卖点等重要信息。
这种新颖的推销模式在这个年头是没有的,令人眼前一亮。
第三页是3000字的故事大纲,然后才是48000字的剧本正文,虽然涂涂改改,但格式相当规范,条理清晰,字迹工整,明显是用了心。
江文扫了一眼,觉得还是有点吸引力的。
“以前写过剧本吗?”
“有一些练习作品,但找不到销路。”
“文字功底不错,这台词跟你的年纪也不符啊,你是找我帮忙提意见,还是想卖?”江文问。
“想卖,春节前能给钱的话,只要10000,我最多在澡堂住三五天,春节后的话,那就不能低于15000块。”
“小子,你对钱是不是没概念啊,当自己是朔爷呢。”
“师兄,我这次跑京州来考试,花光了家里所有积蓄,都没钱过年了,所以请您一定早点答复,毕竟开公爵王的大佬,这价格简直九牛一毛啊。”马可说道。
“别瞎忽悠,老子车再好也要看你有几斤几两,否则跟乞丐有什么区别。我拿回去看看,若是没法拍,我会原封不动的寄回给你。”
“好勒,谢谢师兄。”
“先考上再说。”
江文刚启动车子,倒车时差点又跟人撞上,小摊贩拿着几盒磁带跑过来推销。
“江爷,您这车的音响很牛,要不要来几盒磁带?”
“我不买盗版。”
“怎么能叫盗版呢,这叫非授权仿制版,您听听那摇滚音质,盗版有这质量吗?”
“我看上去很好忽悠是吗?”
江文很不耐烦,今儿真是见鬼了。
这年头几乎99.99%的人不知道开车的体验,更不知道驾驶者有多厌恶交通事故,他脾气都算好的了。
“你那能叫摇滚吗?叫滚还差不多。”江文盯着小贩吼道。
“《海阔天空》不是摇滚是啥?”
“来,我告诉你什么叫摇滚。”
江文突然伸出手,吓得小贩退后好几步,他拍着主驾驶的车门,打着节奏,吼道:
“社会主义好,社会主义好,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地位高,反动派被打倒,帝国主义夹着尾巴逃跑了,全国人民大团结,掀起了社会主义建设高潮,建设高潮,建设高潮……”
江文扯着嗓子吼破音,博得旁边的许美人扑哧一笑。
车子在高昂的歌声中冲进电影厂,留下小贩一脸懵逼骂道:“有毛病吧,抠不死你。”
马可擦了擦嘴唇,看着尘土飞扬,全身像是充满了力量。
这个时代处处散发着一种年轻的味道。
这种味道叫希望。
……
次日六点半,马可在澡堂大厅醒来,去洗了个澡,穿上衣服背着包,踩着厚厚的积雪,去了地铁站,他还得转一趟公交车。
地铁在96年是个稀罕货,全国也就两个城市有,京州目前只有一二号线,票价还不低,才几站路就要2块钱。
马可靠在门边,看着睡眼惺忪的人们,一切都是那么新鲜。
他转头看着玻璃窗,捋了捋头发,暗暗鼓劲,不要紧张,你一定可以的。
下了公交车,他闻到了肉包子的味道,咽了咽口水,却掏出贰角钱买了两个白馒头。
他身上只有两百来块钱,熬不了几天,若剧本卖不出去,回家没法跟老妈交代,这个年都别想过了。
老妈在正汉街打扫卫生,老爸在那帮人拉货,都是低收入群体。
“怎么走啊,你会不会看地图啊?”
“我方向感很差,搞不懂东南西北。”
“我也是的噻。”
悦耳的女孩声音从身后传来,马可回头便看到了两个漂亮的小姑娘,年龄约莫20岁左右。
齐耳短发的女孩瘦净清爽文艺,长发飘飘的女孩白皙高挑,拿着地图在那上下来回转呢。
京州戏剧学院在胡同里,也没有公交车,胡同里串来串去,很容易迷路,的确不好找,这两姑娘方向感很差,那就更难了。
但马可知道啊,上辈子他考过这里的专修班,呆过半年。
更重要的是,这两个姑娘,他认识。
日后也是响当当的大明星,而且跟马可还是老乡。
“同学,你们好,我知道怎么走。”马可说道。
两个女孩抬起头,警惕地看着他,如今少男少女们还很单纯。
马可也很奇怪,自己明明才17岁,是个人畜无害纯真稚嫩的少年啊,额头还有颗小青春痘呢,怎么总有人觉得他像刁民。
“同学,你是京戏的吗?”高挑女孩问。
“我不是,我也是过来参加校考的。”
马可收起40岁人的眼神,让自己尽量变得懵懂无知天真可爱,虽然做作,却有必要。
“那你咋知道怎么走?”
“我前两天来探过路啊。”
“哦,我听你的口音好像江城人啊。”
“是啊,我叫马可,江城三中的,现在读高三,你们呢?”马可连忙强调。
两个女孩终于放下戒心,她们都挺漂亮的,漂亮的姑娘对男人的防备心都比较强。
最主要是她们都比马可大,一个19岁,一个20岁,而且社会阅历更丰富,没有什么好怕的。
“我叫阮泉,她叫曾离,我们都是江城京剧团的。”
“好巧啊,那我们赶紧过去吧,不知道有多少人排队呢。”
阮泉的性格直爽开朗,曾离则性格内敛,不怎么爱说话,只是默默听着,偶尔笑笑。
“同学,你还是高中生,又没学过戏,为什么会报考戏剧学院啊?”阮泉问。
“京戏主要是学表演的,跟京剧完全是两码事啊。”马可说道,接着滔滔不绝地做了分析。
听得两个姑娘连忙点头,对这个小男生敬佩不已。
她们虽然都开始工作了,但从小学习京剧,对影视剧其实没有什么研究,懵懵懂懂,搞不清两者之间的区别。
这次报考京戏,也是听别人建议,京剧的路走到头了,没有发展。
不过两人苦学青衣十年,气质典雅,形体优美,即便是站在一堆漂亮女孩中间,那也是出类拔萃,鹤立鸡群。
第3章校考日(求收藏推荐票)
马可一路从好莱坞讲到香江,从理论讲到实践,从舞台表演讲到银幕表演。
“你的意思是,影视剧表演更难?”曾离不解地问。
她有点不服气,自己练了那么多年京剧,还瞧不上那些明星呢。
“不是这个意思,论基本功,当然是京剧更难,但从视听感受来讲,银幕表演要求更高更细腻,镜头会将你的一举一动放大放慢,跟观众的距离感更近。”马可说道。
两个姑娘不停点头,像个学生一样般虔诚,“距离感”这个概念第一次听到。
她们也看过很多电影,只是没有研究得这么细致。
这小男孩口若悬河,似乎让她们打开了新世界。
不怎么爱说话的曾离也笑道:“马可,你真是太厉害了,等回去后,我们有机会多交流啊。”
“好啊,小姐姐。”马可连忙回道。
曾离的脸蛋当时就红了,还没被人这么叫过呢,叫姐姐就姐姐嘛,还加个“小”字,嗲嗲的,这男生的嘴也太甜了吧。
阮泉哈哈大笑地说:“他本来就比我们小,叫姐姐再正常不过了。”
上辈子马可跟这样级别的女演员,基本搭不上正经话的,在戏里连绿叶都算不上。
娱乐圈是个相当残酷的地方,无形的等级将演员划分为三六九等。
可这,正是它的魅力所在,大家努力向上爬,都想做人上人。
“你要参加高考的吧?”曾离问。
“京戏应该更注重专业分,文化分只要及格就行了,应该没问题的。”
“你好稳重啊,比同龄人成熟很多呢。”曾离笑道。
“是吗,可我还是一个孩子啊。”
马可说完做了一个中二的甩头姿势,以掩饰自己的心理年龄,他必须要演出17岁少年应该有的模样。
两个姑娘被他逗得哈哈大笑,快到京戏门口的时候,三人顿时傻眼了。
这才八点多呢,人群已经从校门口排到路边,估摸着有大几百号人。
这是马可没想到的,现在经济很一般,娱乐事业也没有那么发达。
艺术生得是家庭条件好的才敢报考,普通高考生来了也是送死,站在这儿的,哪个不是从小练就一身才艺。
今年京戏表演班的录取名额只有20个,看来无论什么年代,这行都竞争激烈啊。
“完蛋了,这一天也考不完啊。”马可嘀咕道。
他身上的钱不够了。
校考除了初试还是有复试,这么多人折腾下来,估计得要一个星期。
三人排在队伍后面,前面的男生回头看了一眼,目光便落在曾离身上挪不开。
这家伙大眼睛滑溜溜的,呆头呆脑,偶尔还把自己给羞到,假装自己在看天空,搞得曾离连忙跟马可换了位置。
此人马可也认识。
“对了,马可,你住哪儿啊?”阮泉问。
“哦,附近的一家小旅馆。”
“那考完试了,晚上我们请你吃火锅。”
“还是我请你们吧。”
说完这句话,马可恨不得打自己一巴掌,这是装过头了,不是装逼的时候哇。
他身上这点钱,花完了可得睡大街,京州现在晚上零下七八度呢。
这时候,学校的喇叭响了。
“各位考生请注意,待会儿每人会拿到一份考核表和考试须知,你们把基本信息填一下,把准考证、照片、介绍信附在上面,会有老师来收的。面试的时候,按照编号每五个人一组,叫到名字的进去,保持安静,不要喧哗。”
“室内有暖气,进去后把外套和厚衣服脱掉,以便更好的向老师展示形体。”
艺考招生主要有两类人员,一种是像马可这样的高考生,每年一月份先参加校考,被录取后再参加全国高考,若是被淘汰还可以报考其他大学。
第二种就是像阮泉和曾离这种,艺术生出身,必须有单位开介绍信,面试通过后,还得参加文化课考试。
两个戴着眼镜的老师,正在给学生们发表格,需要填的信息很简单。
这时候一个瘦巧的小女孩气喘吁吁地跑过来,站在曾离身后,左手擦着满头大汗,右手扶着肚子。
“哈…哈…哈……你好,同学,已经开始了吗?”她问,白色雾气从她的小嘴里喷涌而出。
“正在发表格,不着急。”曾离笑道。
“谢谢啊,我叫张子依。”
“我叫曾离。”
“我叫刘大华。”
站在马可前面的男生居然抢答了。
马可:???
上辈子马可知道他们的时候,这些人已经大名鼎鼎,现在却是如此的青涩稚嫩。
对于科班的学生来说,算是碰上了好年头,年轻演员很少,竞争没有那么激烈,只要演戏,基本上都是主角。
很多大导演都会来学校挑选,四届加一起,也不过七八十号在校学生。
但人各有命,演艺圈始终是个金字塔行业,资源有限,观众的注意力也有限。
表演班每年一届,大部分人最后也只能改行或是做幕后,一生寂寂无名,只能眼睁睁看着曾经还不如自己的同学蒸蒸日上,光芒万丈。
尤其是男演员,真得出类拔萃才行。
刘大华虽然没什么灵性,自身条件却很好,帅气高大,还有一双清纯忧郁的大眼睛。
96级明星班成材率超过40%,才能被传颂这么多年,之后二十年,也没哪届能打破。
九点的时候考试正式开始,每五人一组,马可用老爸的机械表计了时,平均每组至少20分钟以上。
有的人两分钟就被当场刷掉,有的人得走满整个流程,差不多要十分钟。
他看了一眼后面,队伍越来越长,还有不少人赶来呢。
前面就按三百人算,也得第三天才能轮到他们这里。
再等初试放榜,准备复试。
卧槽,没十天恐怕搞不定啊。
澡堂子过夜每晚15块,还要吃饭坐车。
马可咽了咽口水,拍了拍前面的刘大华,笑道:“哥们,你多大啊,怎么这么高啊?”
身材高大说明什么?
说明家庭条件不错,可以拉去一起吃火锅。
马可穿的是棉袄,人家穿的是羽绒服,好像还是外国牌子,算是奢侈品。
……
PS:书已内签,可以放心投资,包赚不赔。
第4章太壕了吧
排队太无聊,刘大华性格有点内向,不敢主动搭话,见马可凑过来,连忙傻笑道:“我18岁,你呢?”
“我也快18了,你也是高考生吗?”
“是啊。”
“那你会什么才艺吗?”
“不会太多,但我爸妈都是搞电影的,是常春电影制片厂的职工,给我开了介绍信。”
“牛啊,不管能不能考上,交个朋友吧。”
“好啊,好啊,到时候我们可以写信。”刘大华笑道。
有了马可的开场,几个人便开始熟络起来。
张子依条件最好,不仅有介绍信,还是京州人,有很好的民族舞功底。
于是马可这个没受过训练的高考生,就变成了五人之中绝对的弱势群体,处于鄙视链底端,前面几个女生在窃窃私语。
“你们说,这些高考生跑来凑什么热闹啊?”
“想当明星呗。”
“明星是人人都能当的吗?”
“咳……”
马可一声爆咳,吓得她们连忙闭嘴。
三个女生闲聊的时候,马可跟刘大华去洗手间,建议道:“咱们晚上请她们三个吃饭吧?”
“不熟啊,她们这么漂亮,会答应吗?”刘大华问。
“以后就是同班同学,放心,我来说。”
“可以啊,到时候带着哥们点。”
“没问题,但曾离喜欢吃火锅,京州的消费好高啊。”
“甭担心,只要你能约到就行,我身上还有八百多块。”
“我靠,太壕了吧。”
“我压岁钱都存着了,你没有吗?”
“有啊,但爸妈不放心,担心被人偷了,带的不多,哪想到这么多人报名嘛。”
马可一通胡编乱造,刘大华不断点头,聊得颇为融洽。
“嗯,也是,我是住在姑妈家,倒不担心安全问题。”
“那你住宿省不少钱啊。”
马可终于松了口气,有人分担费用,大不了这几天勒紧裤腰带吃馒头熬过去呗。
大家熬到下午一点多的时候,已经顶不住了,天气又冷,很多考生都已先行离开,今儿明显搞不完。
马可这几个人倒是一直等着,可见人的决心和意志力,也是决定今后事业高度的重要条件。
很多学生开始骂骂咧咧,责怪学校不人性,也不给个准话,想离开心里又不踏实。
这三个姑娘,却没有一句怨言,默默熬着。
平日训练的辛苦,磨炼了她们的韧性。
两点的时候,喇叭里终于响起通知:
“200号以后的同学,可以先回去休息,明天早点过来,不用排队,直接等叫号。”
“终于可以走了。”
大家早已头晕脑胀,没有父母跟来的,连饭都没敢去吃。
“走吧,我请大家吃碗面,怎么样?”马可问道。
阮泉和曾离当然是没问题的,但张子依的家就在本地,有些犹豫。
“一起啊,马可很厉害的,对表演的理解很深。”阮泉说道。
“他不是高考生嘛,又没有表演经验。”张子依说道。
“理论知识也很重要啊,对吧?”
“行吧。”
三个女生手挽手地走在前面,两个男生跟在后面。
马可不得不感叹,不愧是艺术生,穿着羽绒服都能看出来形体很好,张子依虽然又瘦又矮,估计也就一米六左右,但她是属于很有灵性的那种。
阮泉条子也好,但过于偏瘦了点。
曾离的身高估计得有一米六七,跟马可差不太多,关键是该有的地方都有,穿着长筒靴,气质出众,惹得很多男人们盯着看,校花的热门人选。
“我发现你们三个不怕冷啊。”刘大华问。
“你们冬天有暖气,我们冬天全靠抖。有句歌怎么唱来着,你在南方的艳阳里大雪纷飞,我在北方的寒夜里四季如春。”
马可还真哼唱起来了,作为一个演员,随时随地可以表演唱歌,不带害羞的。
“这什么歌,好好听啊。”阮泉回头问道。
她最文艺,对这种民谣歌曲没有丝毫抵抗力。
“哦,随口哼的。”
“太厉害了吧,你还懂写歌啊,教我可以吗?”
两个姑娘虽然学京剧,但毕竟年轻,打心底喜欢流行歌曲,否则也不可能换行。
“没问题,等回江城了慢慢教你们。”马可笑道。
原来当抄子这么爽,愧疚且爽的那种,就跟偷情似的。
“也……也教教我,我会弹吉他,到时候撩妹儿用。”刘大华小声说道。
“行啊,先吃饱肚子。”
“中午你请,晚上我请。”
“好说好说,大家都是兄弟。”
马可露出窃喜而又不失礼貌的微笑,等这句话等了好久,这个朋友没白交。
张子依挽着阮泉,小声问道:“你没觉得这个马可有点浮夸吗?年纪轻轻,咋这么痞呢。”
“不会啊,以后我们学了表演,都是这样吧。”
“我觉得还是大华老实点。”
“表演这东西,老实可不行,呆头呆脑的。”阮泉说道。
“对啊,马可虽然年纪小,但特逗,什么冬天靠抖,好形象,好搞笑。”曾离也说道。
大家也没那么熟,张子依只好点点头,不再争论,毕竟这三个是老乡,还早就认识,辩不过。
五个人都吃的牛肉面,加上两个小菜,也就三十来块钱,但马可还是很心疼。
穷的滋味不好受,但只是暂时的,这辈子他不会再过那种日子了。
等到京州上学,他就要开始大展宏图,京戏是国内影视人才孵化基地,老师们认识国内所有大佬,只要有本事,就不愁找不到路子。
刘大华本想吃颗生蒜,但被马可踢了下子,连忙放下,下午还有活动呢。
“对了,咱们待会儿去哪?”他问。
“要不找个书店看看书,然后晚上去吃火锅?”马可问,只要不花钱就好。
“对了,子依是本地人,推荐下呗。”阮泉说道。
张子依擦了擦嘴,说道:“这附近新开了个文艺书店,据说是徐静开的,她是个演员,可以喝茶聊天看书吃东西,也有火锅。”
马可差点被辣汤呛到,这一听就很贵啊。
果然是大城市姑娘,消费观念完全不一样。
若是钱不多,刘大华掏了也就掏了,若是很贵的话,也很不好意思的。
马可不想请姑娘吃顿饭,就花掉妈妈一个月的工资。
爸妈累死累活,加在一起,每个月只有400多块钱,老妈扫地150,老爸当搬运工也就300多。
“好啊,好啊,我最爱看书了。”刘大华连忙答应。
马可看着刘大华,就像看一个傻子,钱多啊,你是爱看漂亮姑娘吧。
但这事儿是自己撺掇的,也不好临时退缩。
(点击下方免费阅读)
关注小编,每天有推荐,量大不愁书荒,品质也有保障, 如果大家有想要分享的好书,也可以在评论给我们留言,让我们共享好书!
配资平台咨询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