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俄罗斯造船圈有点"炸"。7月3日俄罗斯造船工人日那天,总统普京在公开场合叹了口气:"咱们的造船业得啃四块硬骨头——设备更新、技术突围、国际合作、人才培养。"这话听着实在,没有官话套话,直接点破了俄罗斯造船业的"老大难"。
俄罗斯造船业:吃老本吃不饱,新问题堆成山
俄罗斯可是传统海洋大国,库兹涅佐夫号航母、北风之神级核潜艇,当年也是能震慑一方的主儿。但这几年,造船业的"老本"快吃完了。
先说民用船舶——现在满世界跑的货轮、油轮,十有八九是中国、韩国、日本造的。俄罗斯自家的船厂,造个渔船都得翻车:去年有艘远洋渔船刚出港就漏油,最后还是靠拖船拖回摩尔曼斯克的。再看军用舰艇,库兹涅佐夫号航母更惨:2015年去叙利亚参战时冒黑烟被群嘲,现在维修期一拖8年,甲板锈得能抠下铁渣,网友调侃"这哪是航母,分明是海上老古董"。
问题到底出在哪儿?往深了说,俄罗斯造船业早被"卡脖子"了。以前苏联留下来的技术,像核潜艇反应堆、导弹垂直发射系统,还能撑撑场面;但现在造艘驱逐舰,需要的精密电子元件、高性能钢材,全得进口。西方制裁一加码,这些关键部件断供,船厂直接"停摆"。
更头疼的是人才断档。俄罗斯年轻工程师要么被互联网行业挖走,要么嫌造船厂工资低,剩下的老师傅快退休了。普京说要"培养高水平人才",可建大学、招学徒、搞培训,哪样不要十年八年的功夫?
俄媒急了:中国造船那么强,咋不买?
这时候,俄罗斯媒体坐不住了。《记者》杂志连发几篇文章:"咱为啥不找中国合作?人家055大驱、052D驱逐舰,又便宜又好用,巴基斯坦、阿尔及利亚都抢着要!"
这话还真不是空穴来风。中国现在是全球最大造船国,一年能造4000多万吨船舶,从渔船到航母都能造。就拿军舰来说,055大驱的相控阵雷达能同时盯100个目标,056A护卫舰反潜能力一流,这些型号早就卖到国外,实战口碑不错。
俄罗斯海军现在最缺的就是"能打能扛"的舰艇。库兹涅佐夫号趴窝,黑海舰队只剩几艘老破小,要是能买几艘中国056A当"海上巡逻兵",或者052D当"区域防空主力",至少能撑撑场面。
合作没那么简单:钱、面子、战略,全是坎儿
可理想很丰满,现实很骨感。俄罗斯想大规模买中国军舰,至少得跨过三道坎儿。
第一道是"政策关"。中国武器出口管得严,特别是现役主战舰艇,得符合国际法和咱们的外交政策。俄罗斯现在还在打仗,买军舰容易被人说"拱火",咱们总不能顶着压力卖吧?
第二道是"面子关"。俄罗斯人骨子里有股子"硬气",从彼得大帝造波罗的海舰队开始,就认"自主国防"的理儿。要是真大规模买中国军舰,国内舆论得炸锅——"堂堂战斗民族,咋能靠外国人造军舰?"军工企业也得反对,毕竟涉及几十万人的饭碗。
第三道是"战略关"。俄罗斯买中国军舰图的是"救急",但长期看,他们更想保留自己的造船体系。毕竟造船业能带动钢铁、电子、化工等一堆产业,要是全换成中国货,俄罗斯相关产业怕是要"集体失业"。
结语:合作或许会迟到,但需求不会消失
说到底,俄罗斯造船业的困境,是苏联解体后工业体系断层的缩影。普京承认不足是好事,俄媒喊话中国也是实话——毕竟中国造船业确实有实力、有经验。
不过合作这事,急不得。就像当年中俄合作造"拉达"级潜艇,谈了好几年才落地;现在买军舰,也得等俄罗斯自己理顺内部矛盾、调整战略定位。
但有一点可以肯定:当俄罗斯造船厂还在为修航母发愁时,中国的055大驱已经在大洋上巡航;当库兹涅佐夫号锈迹斑斑时,福建舰的电磁弹射器正在测试。时代在变,合作或许会迟到,但需求不会消失——毕竟,谁不想让自己的海军,多几艘"能打能扛"的好船呢?
配资平台咨询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