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都晓得小国没啥外交能力,不外更惨的是:实力薄弱的国家,连自己防空都难自己搞定。
9月9日凌晨,十五架以色列战机远程突袭,驶入卡塔尔首都多哈的上空,十枚导弹呼啸而至,准确击中哈马斯海外总部。剧烈的爆炸声之后,大楼倒塌,五名哈马斯的高层成员遇难,一名卡塔尔安全官员也不幸牺牲了。
这可不是边境上的小打小闹,也不是什么“定点清除”行动,而是一国主权国家的首都遭遇的空袭——也是近年来以色列首次把战火直扑一个主权国家的核心地区。
卡塔尔首相穆罕默德气得直呼这是恐怖行为!公然违反国家主权,真是令人无法容忍!
沙特、阿联酋、埃及、土耳其……甚至阿拉伯国家联盟都出来表态谴责,感觉中东这阵子“团结”得挺快的,哎,但说到底也就停留在嘴上罢了。
最关键的问题:卡塔尔的防空系统,为什么全程沉默?
要知道,卡塔尔可不是军事弱国。它这些年砸下几百亿美元,构建了一套号称“中东最豪华”的防空体系:
在远程防空方面,卡塔尔还装备了“爱国者-3”系统。
中程防御方面,挪威的NASAMS系统也在列,那个就是用来保护华盛顿那会儿的。
低空方面,有个叫“天空卫士”的反无人机系统在列。
还装配了美军正在服役的ANTPY-2预警雷达。
结果就是这样:以色列战机来了,导弹都扔掉了,炸完之后就走人了。在整个搞事情的过程中,卡塔尔的防空系统基本上像集体“打瞌睡”一样,一点反应都没有,啥弹都没射出去。
为什么?
目前只有三种解释,一种比一种扎心:
一种可能性就是以色列的技术占了优势:以军或许派出了F-35I隐形战机,再配上电子战设备,整体压制对手,让雷达变得看不见,通信也中断了。不过,要让那套多层次、多来源的防空系统全都失效,难度可不小。
第二个可能性就是说,美国在背后插了一手。卡塔尔的防空系统,从核心代码、升级到操作维护,基本都依赖美国的技术支撑。一旦美方暗中关闭权限、拒绝解锁,或者故意拖延回应的话,卡塔尔就没招了。这点得留意,美军在卡塔尔设有中东最大的基地——乌代德空军基地,里面驻兵超过万人。以色列的大动作,这么规模的行动,美方难免会知道。
可能性三:卡塔尔“暗中放水”也有人猜,是不是对哈马斯的部分势力早就存有不满,或者为了换取美国的其他政治承诺,干脆就“睁一只眼闭一只眼”。不过,这种说法卡塔尔自己是坚决否认的,要是真这样,那它作为“中立调解人”的形象可就彻底垮掉了。
不管真相究竟怎样,最终的局面让卡塔尔心里挺难受:它花了不少钱建的那套国防体系,在真正的强大实力和复杂的政治博弈面前,简直毫无还手之力。
美国的反应,堪称“危机公关的经典反面教材”。
白宫发言一边批评以色列没有帮忙让冲突减缓,一边又肯定它“打击恐怖分子的权利”;特朗普自己更是演出一场“矛盾操作”——他刚在社交媒体上承认“接到军方通知”,说已派特使去阻止但没成功,转个身又打电话给卡塔尔埃米尔,保证“下次会注意”,顺便还推销起美国的防空系统:“你们得多买点美国武器!”
有以色列官员对外透露,行动已经得到了特朗普的“批准”;不过,美国官方坚持否认牵扯其中,只是表示“知情而已”。
不少人都觉得,美国这个动作实际上是在搞“两端通吃”的把戏:一方面支持以色列对哈马斯出手,另一方面又安抚卡塔尔,保持盟友关系不掉线,再者还能靠卖军火赚个盆满钵满——生意做得妥妥的,就是主权和国际法规,得拿来做点代价。
说实话,这招真是把盟友的心都伤透了,搞得中东那些王爷们的亿万大单都变得悬了不少,支持也少了呀。
几个月前,懂王刚刚去了一趟中东三国,包括卡塔尔,签了不少上万亿的生意协议。结果呢,他到底给人家带去了什么好处?
以色列的真正目标,根本不是杀死一两个人
以色列这次选择空袭的时间挺讲究的——那个时候,哈马斯政治局的领导人正齐聚多哈,讨论着美国提出的最新停火方案。
这难道就是以色列表现出的停火诚意?之前马克龙安排以色列和真主党的会谈,结果被以色列狠狠打了个脸,完全没啥信用可言。
其实,这不只是一场简单的军事行动,更像是一种政治上的威吓。以色列借此告诉哈马斯:不管你们藏在哪儿、讲什么,我随时都能来打击你们,保障不了你们的安全。
以色列的目的就是不断施加压力,试探对方的底线,打破禁区,为日后更大规模行动做准备。
内塔似乎把铁了心,要让这个战火一直烧下去,持续不断。
卡塔尔的愤怒,为何只停留在外交辞令?
被炸了,为什么不敢反击一下呢?
原因现实得令人窒息:
其实,卡塔尔虽然挺有钱的,可是军队的实力跟以色列比起来,差距还是挺大的,没法真正抗衡。
大家可得明白,美国的安全就是靠着驻在自己土地上的军基地,要是真翻脸,政局都可能受到影响,安全就不保啦。
角色挺困难的,卡塔尔一向是中东“调解员”的代表,一旦自己亲自出面,角色立马就乌烟瘴气了。
所以,它只能大声谴责、召见大使、求助联合国……这些都是“坚决的软弱反应”,也只能如此,无可奈何。
这几乎成了所有靠美国安全保障国家的普遍难题:安全伞由别人把控,你连出手拦截的权限都没有,真是头疼得很。
这场空袭,实实在在炸碎了很多小国的幻觉。
主权幻想:面对强势政治,小国的主权似乎变得“弹来弹去”。
安全的错觉:花大钱买的武器,并不一定真是自己的。
朋友的幻想:大国之间,小国一直都像是棋子,今日或许能帮你,明天可能就会出卖你。
卡塔尔的遭遇,给那些仰仗外部安全保证的国家敲响了警示钟。
在这个霸权重新展露头角、规则不断崩塌的时代,唯一能依靠的,还是自己紧握的那把刀。
以色列这次的举动,也许仅仅是个开端罢了。
配资平台咨询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